單元主題:文字載體演進
課程名稱:紙張的應用
適用年級:第二階段(3-4年級):社會
瀏覽人數:9627
課程目標:
中國的歷史根據記載,漢朝時的蔡倫(約西元105年時)把絲綢的廢料和水混合,然後擠壓、烘乾,製成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紙。
再生紙是利用從各地回收的舊報紙,或使用過的紙製品,如影印紙、宣傳單...等,重新處理成紙漿後,再製造出來的紙類用品。

想一想:
1. 你認為紙張對於人類的重要性為何?
2. 環保意識抬頭,在科技發達的年代中,你知道紙張如何重複被利用嗎?

課程大綱
由原生漿製成的紙張先印成書籍後,進行第一次回收,再用於筆記本、便條紙以及大量印刷的新聞紙;接著再進行第二次回收,再製成不能回收的衛生紙,如此每張紙至少回收三次,才作為垃圾處理,既能維護森林資源,也減少了大量的垃圾份量。 由於森林環境的水土保持再再的受影響,且環保意識漸漸抬頭,善用紙資源是必要的。早在明朝時代,由於文書貴重,人們將廢紙洗去朱墨和污穢,浸入水槽重新再造依然成紙,名為還魂紙,即為現今的再生紙。所以紙張演進到再生紙,都有它存在的的原因,以前是由於它很貴重;現在則是為了環保。
分段能力指標

教學資源

延伸學習
單元參考文獻